close

前幾篇文章中在說Q3核閱的內容時,並未提到應該怎麼寫分析~

但核閱時"分析"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所以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著手些一篇關於分析的文章,

紀錄一下自己的感悟,也希望能帶給來看我文章的你們一點點的幫助

 

首先,客戶的帳務、科目那麼多,那是只要有變動的都要寫分析嗎?

答案是不一定唷,有一些判斷的標準可以讓我們參考,這個科目是否需要對它進行分析

 

什麼時候需要寫分析?

一般來說我們會比較關注三種:金額大的、變動大的、性質為其他

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說明

 

A. 金額大的

如果兩期變動金額很大,那們我們會需要詢問客戶變動的原因。

那麼怎麼判斷金額很大呢?一般會用PM、SUM來作為判斷依據,這個要依每個案子的習慣不同會有所區別

但是客戶的明細帳有時候可能會到幾十萬筆,那我們真的要一筆一筆明細帳去看來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嗎?

其實這邊有個小技巧

我一般會先用樞紐分析表->選擇供應商/客戶/對象等等->找出變動金額大的那個"對象"

然後在有針對性的篩選這個"對象"的帳來看,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情況,然後在詢問客戶。

 

B. 變動比率大的

我們在底稿中會針對每個科目有跟前期以及去年同期的變動比率

那針對變動比率很大的,我們也會進行分析,一般來說判斷的標準是變動達20%(也會依公司不同可能有所不同)

但這邊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!

並不是所有變動超過20%的科目都需要對它進行分析!!!

我們舉個例子

假如一家客戶的預付款項 今年有500元、去年同期有400元->變動比率達25%

這個金額太小了,遠遠小於我們的SUM,那我們其實不用花時間去看他!

 

C. 性質為"其他"的

我覺得這個部分其實是我們最需要花時間去看的地方

因為越是"其他"的越容易藏汙納垢(?

比如說已經是其他應付款這個科目了,客戶還把它放到其他應付款-其他,這部是有點令人好奇嗎XDD

(當然不排除是有些客戶太懶了,不知道要放哪裡的都放到其他去了)

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會請客戶把能分的都分一分,讓性質屬於"其他"的部分盡量減少

我們也會特別去看性質為其他的裡面到底是一些什麼東西

正所謂"魔鬼藏在細節處"呀

 

以上

arrow
arrow

    一隻審計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